年前见了好几拨人,其中有几个是我之前的老同事,老上司,都差不多四十左右的年纪,都在抱怨上班老板不靠谱,自己干了多少工作,拿的钱太少了,估计是老板想要干掉自己。
其实上班结局是早就注定的,就是到了35岁或者40岁被干掉。
一个28岁和一个35岁的职业打工人在能力上有区别吗?从28到35岁,经验、能力、人脉,对行业的理解都会提升。但你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现在好的公司对人的专业素养的要求没有那么高。
好多人不理解现在的公司为什么要制度化,系统化,数字化,说白了这些流程就是为了把一件事拆分为上百个环节,每个环节拿个人都是钉子,钉子的核心作用就是被锤子砸下去。
那么基本上能力都是80分就够用了。我们不希望要80分90分的人,老丁做招聘也做了好多年了,知道有些公司他会刻意招80分左右的人,超过85分不要,越优秀还越不要。对会影响他们企业的企业文化,会影响公司的稳定性,所以还是有点劣币驱逐良币的性质在里面。
同一个工作,35岁的员工可能需要15000,那28岁可能8000就可以搞定,能力差不多,精力更充沛,也没啥花花肠子,你是老板,你说你会用谁?
而且现在的社会没有给年轻人那么多的机会,稍微好一点的工作大把的人随便你挑选。
显然,早创业才是首选,但是年前人该怎么创业,下面是老丁最近看到的几点:
第一点,拿时间换空间,作为年轻人,用你不值钱的时间去撬动一个杠杆,创业的经验和成功的一个概率才是正确的方式。
第二点,新的创业机会。以往你需要先去工作三五年、十年才理解行业。现在因为人工智能,很多行业都是新的,我们面对的全部是新的创业机会,我们都在同一个起跑线上。以前有很多人说他们不会写文章,但是现在写文章对于AI来说太简单了。
其实这几年见过很多年轻人,学生和刚入职场的小白,甚至在家没啥工作的,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学新东西,比如AI,只要你勤奋一点,聪明一点,愿意接受新鲜知识,你的创业机会都有可能更大。
第三点,一人公司。最近有个很火的概念叫做一人公司,我觉得小米集团就可以把它理解为一个一人公司。它是围绕雷军这个大ip去形成影响力,去辐射到米粉的群体。公司的发展以一个ip为核心,长出很多不同的业务,这是接下来发展的一个趋势。一人公司可小可大。
总而言之,早让自己个人变得有价值比在公司创造价值要靠谱的多。
- 我的微信
-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