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开年以来,明显感觉制造业需求没有那么旺盛,上周到常州理想汽车参观,和招聘负责人聊了一下今年的用工情况,说是估计到五月份就要削减上班时间,改成上四休三,一方面是订单减少,另外一方面是因为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了。
很多人其实都在担心,未来工厂还要不要那么多人,或者说未来工厂还需要什么样的人?首先可以确认的是肯定大部分的重复的劳动动作肯定会被人工智能和机器取代。
原因很简单,AI在规则明确、任务单一的场景下表现得非常强大,比如流水线上的装配工作、简单的质检任务,这些已经被机器人和技术彻底覆盖了,没有大面积的普及的原因是因为时间和成本。很多的工厂和设备流水线都是投产还不久,价值还没有发挥出来,只能慢慢改造。
另外一方面,工厂里并不是所有事情都能被标准化。比如设备维修工程师,他们的工作环境充满了不确定性。设备出问题时,往往没有现成的解决方案,需要根据异常表现快速判断问题所在,这种“临场发挥”的能力是AI目前无法企及的。
再比如工业设计师,他们的任务是把技术、美学和市场需求结合起来,提出创新的设计方案。这种工作需要的不仅是技术能力,还有对市场趋势的敏锐洞察和对人类情感的理解。
AI可以生成设计草图,但它无法真正“懂”用户的需求和文化背景。所以,这些岗位不仅不会被淘汰,反而会因为AI的普及而变得更加重要。
工厂里还有一些岗位,AI根本无法胜任,因为它们需要人类的创造力和情感投入。比如团队领导或生产主管,他们的工作不仅仅是安排任务,还包括协调团队、激励员工、处理突发问题。这些任务需要复杂的沟通能力和对人性的深刻理解,而这些都是AI无法理解的。
本质上,不管是工厂的管理层,还是基础工作人员,还是需要与时俱进,学习一些新的知识和技能,这样才能在未来人和人工智能的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
- 我的微信
-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