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从坐飞机的次数比较多,发现了一个问题,从苏州到深圳,可以选择坐飞机的地方很多,上海,杭州,无锡,无锡和上海飞深圳的价格是差不多的,从杭州的话要便宜很多,最便宜的时候不到300块钱,苏州到杭州其实很近的。
于是我在想,航空公司要靠什么赚钱,一个飞机就算是三百多人,也不过是十万块钱,那么大的一个飞机,要烧多少油才能把这么大个飞机运到一千多公里以外。
就算是飞机可以带货,那估计也是杯水车薪吧,能赚多少钱呢?
于是我好好的去研究了一下:中国三大航空公司,国航2020年亏损158亿,南航2020年亏损118亿,东航亏损125亿。
航空公司的各项成本支出大概就是老丁看到知乎上的一个航空男的数据:
1、航空公司第一大成本为燃油成本,约占29%,而长期来开,燃油等不可再生能源持续在上升;
2、人工成本约占20%,劳动力成本在持续上升;
3,租赁飞机(或者购买折旧)成本16%,飞机非常昂贵,一架飞机从几亿人民币到几十亿人民币的价值,即使是租赁的,租金成本也非常巨大。如果是自购的,贷款的资金成本也很高;
4、飞机维修成本约占11%,目前几乎所有的主流飞机都是进口的, 器材成本昂贵,维修费用也非常高;
5、各种税费(航路费,机场起降费用)14%;
6、其他成本9%。
据统计,自有商业运输航空公司以来的60年,全球航空公司的平均利润率约为1%,中国的航空公司基本上就没有赚钱的。
2019年的一个数据,各家航企获得的补贴数额都比上年有所增长。其中国航2018年收到补贴收入30.27亿元,2017年为24.44亿元;东航2018年收到补贴收入54.3亿元(含合作航线收入),2017年为49.41亿元;南航2018年收到补贴收入34.45亿元,2017年为31.64亿元。
2020年的收入想都不用想,肯定是比2021年要惨很多的,但是就算是这样,航空公司的股票也是涨涨涨:
我去的时候坐的就是春秋航空,说实话,是我坐过的最差劲的,飞行体验最差的飞机,飞机上还有乘务员像火车上卖货的那种人一样,还在带货。
我的行李箱在别的航空公司都是可以带上飞机的,春秋航空就是不让你带上飞机,非要让你托运。
但是春秋航空却是股票涨的比较好的公司,虽然去年亏损了-2.85亿,还是是航空公司亏的最少的了。
在国内,航空公司大部分都是地方战略,
首先,有些地方为了保障国内和国际一些关键区域的航运通畅,必须保障最低航班量;
还有,对于航空公司而言,机长、空乘等岗位在每个时间段内需要完成固定的飞行小时,尤其是机长,如果不能在某段时间飞满一定飞行小时,其证件就无法保证有效。因此有些航班必须要飞,这就避免不了人员和油费等成本。
有时候我们坐飞机的时候都会遇到航空管制,因此可见,对于航空公司而言,航班时刻资源非常珍贵,在一定时间内,必须达到一定使用率,否则可能会被取消时刻使用权。根据现行的航班时刻管理规则,正常情况下,航空公司已分配时刻的使用率必须达到80%。如未达标,该航空公司在下一个相同航班计划季,将不再拥有该时刻的使用权。
总的来说,航空公司不赚钱是正常的,有人说航空公司存在价值就是:
一家大型航空公司,800架飞机,10万名员工,每年运送1.4亿旅客。虽然利润不高,但间接拉动了飞机制造,飞机维修,机票销售,物流货运,航空餐食,旅游等巨大的产业链。服务了上亿的旅客,加速了人员、信息、货物的流动,拉动了经济的增长,而且养活了数百万个直接或者简介服务于航空公司的员工及其家庭。
好吧,这就是真实的航空公司赚不赚钱的逻辑。
- 我的微信
-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
-